经合组织预测德国经济将在2023年停滞不前
经合组织(OECD)7日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表示,预计德国经济今年将停滞不前,2024年将增长1.3%。 经合组织指出,高通胀正在减少居民的收入和储蓄,从而抑制私人消费。出口业务将为德国经济复苏提供决定性动力:供应链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订单积压高。经合组织预测德国今年的通胀率为6.3%,2024年降至3.0%。
中国办公室地点
24/7 客户服务
上班时间
经合组织(OECD)7日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表示,预计德国经济今年将停滞不前,2024年将增长1.3%。 经合组织指出,高通胀正在减少居民的收入和储蓄,从而抑制私人消费。出口业务将为德国经济复苏提供决定性动力:供应链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订单积压高。经合组织预测德国今年的通胀率为6.3%,2024年降至3.0%。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者推出了Goat模型,称该AI模型“专门用于算术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在对LLaMA模型进行微调后,Goat在算数上实现了比GPT-4更高的准确度与更出色的性能”。据介绍,研究人员在具备24GB显存的GPU上进行训练,并将最终得到的模型使用BIG-bench算数子任务进行测试,准确率结果较为出众,领先于业内的Bloom、GPT-NeoX、OPT等模型。其中零样本的Goat-7B的准确率甚至一度超过了少样本学习后的PaLM-540模型,在大数计算方面远超GPT-4。 经合组织预测德国经济将在2023年停滞不前经合组织(OECD)
路透社5月30日报道,一位参与谈判的消息人士说,三星、LG、英特尔等外国公司正在推动越南引入一项规模以千百万美元计的改革,以补偿他们在全球税收规则改革下从明年开始面临的更高税款。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领导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改革,从明年1月开始将对大型跨国公司实行15%的最低税率。越南已承诺遵守经合组织的规则,将对在该国经营的众多跨国公司的税率提高到15%。由于各种优惠措施,这些公司目前面临的税率要低得多。
当地时间周一(5月29日),在利雅得举办的沙特经济特区投资论坛上,沙特正式宣布并颁发了4个经济特区(SEZ)许可证。 4个经济特区分别为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KAEC)经济特区,拉斯海尔(Ras
当地时间5月25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今年一季度经季节和价格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环比萎缩0.3%。这也是德国继去年四季度GDP环比下跌0.5%之后连续第二个季度经济收缩,也意味着欧盟经济火车头已进入“技术性衰退”。 同比来看,自去年一季度德国GDP录得4.1%的较大幅度增长后,同比增速就一路下跌。过去四个季度内,德国GDP同比增速分别为1.7%、1.3%、0.2%以及今年一季度的-0.2%。
七国集团(G7)峰会19日至21日在日本广岛举行。本次会议在经济议题设置上缺乏建树,外界难以看到能够帮助主要发达经济体走出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困境的有效措施。 G7峰会原本是以讨论经济议题为主的机制,但本次会议议程和成果文件草案里加入了大量涉及政治的内容,把经济议题与安全挂钩。这种缺乏新意的攻击和违背全球和平发展意愿的“成果”无疑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阻碍力度。
自1950年开始统计人口数据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情况即将发生改变。 去年7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印度人口将在今年4月中旬超过中国,增至14.1亿,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到今年年底,印度人口可能接近14.29亿。
联合国在《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中称,预计到2023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联合国人口估计和预测部门负责人Patrick Gerland近日则表示,印度人口在4月中旬超过中国达到14.2577亿,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这是一个粗略的近似值,一个最好的猜测”。不过由于印度政府在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下未能在2021年如期完成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工作,印度的实际人口难以确切统计。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还成就了数量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未来需要更多关注长期发展目标,在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以及共同富裕方面持续发力。 冯·托森伯格指出,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近几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在电子商务、电动汽车、高铁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中国的平均社会劳动生产率大概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一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冯·托森伯格说,未来需要在更大力度的改革、更开放的市场、更高效的资源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新华财经东京3月20日电日本计划4月起开始实施“特别高度人才制度”和“未来创造人才制度”两项海外人才在日就业居留政策,旨在持续加强对海外人才,尤其是对高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招揽力度,以应对本土人才短缺等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新华财经记者调研了解到,受收入水平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日本实施十年的“高度人才”政策未能取得显著成效。因就业环境没有实质性变化,且新政策对收入的要求并不容易达到,预计此次政策升级也难以产生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