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二(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说时承诺,中国不会在国外建设新的燃煤发电计划,作为该国应对全球气候变迁的方式之一。此外,中国将扩大对贫穷国家的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发展再生能源,加速脱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1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讲话。
习近平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
习近平说:“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对此,美国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说,这项承诺是“重大贡献”及圆满达成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好的开始。
克里说道:“我们已经和中国就此议题沟通了好一段时间,听到习主席做出这么重要的决定,我当然相当高兴。”
中国去年承诺2060年将实现碳中和,但在短期如何实践上面临社会压力。
路透报道称,中国在终止所谓的海外煤炭经济上饱受国际压力,因为此举可助全球更进一步达成《巴黎协议》所承诺的减碳目标。日本与韩国今年早些也宣布类似的减碳计划。
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主席岑浩文(Alok Sharma)近期都前往中国寻求新的清洁能源转型承诺。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清洁能源转型上,中国势必能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多,以帮助地球避免走向极端气候变迁。
中国认为,已开发国家需要有更多举措来减少自身污染,同时筹集更多资金来帮助贫穷国家脱碳。
各国都正试图在COP26举办前达成逐步淘汰煤电的协议,以保持巴黎气候协议的碳排放量目标。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周二也在联合国承诺,将花费两倍的资金资助较贫穷的国家应对气候变迁。
中国仍在制定官方零碳排放长期计划,目前中国计划2025年目标每单位GDP碳排放量将减少18%,单位GDP耗能降低13.5%,此外,非化石燃料能源使用量提高至20%。